深秋的湘中大地,晨雾还未散尽,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的学员们已整齐列队在毛泽东铜像广场前。这座由青铜铸造的伟人像高10.1米,基座刻着"毛泽东同志"五个鎏金大字,在初升的朝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。我们缓步登上台阶,耳畔回响着韶山干部培训学院老师的话语:"向主席三鞠躬,第一鞠躬感念开天辟地之恩,第二鞠躬铭记改天换地之功,第三鞠躬永葆顶天立地之志。"礼毕抬首,但见铜像目光如炬望向远方,仿佛穿透时空凝望着这片热土的沧桑巨变。
沿着青石小径穿过荷塘,毛泽东故居的青瓦黄泥墙静静矗立。讲解员轻抚堂屋门框的木质纹理,细述1893年那个冬日凌晨的诞生故事。灶屋里的柴火痕迹、父母卧室的雕花木床、晒谷坪上的石磨农具,这些凝固的岁月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。在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特别设置的"六个为什么"现场教学环节,当我们站在晒谷坪上聆听"少年毛泽东为何要走出乡关"的解析时,忽有山风穿堂而过,恍若看见那个17岁少年在1910年秋天的决然背影。
次日转赴长沙橘子洲头,湘江在此划出优美的弧线。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高32米,恰似《沁园春·长沙》中"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"的具象表达。学员们站在望江亭前集体朗诵"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",声浪与江涛共鸣。
五天的培训在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的结业仪式中落幕。当结业证书递到手中时,窗外正飘着细雨。学员们相约来年春天再访韶山,要看看故居前那株百年朴树的新芽,要数数铜像广场新添的纪念花篮。红色基因的传承,不正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么?临行前回望雨雾中的韶峰,忽然懂得:信仰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无数具体而微的感动在心灵深处垒起的丰碑。